2019年,内蒙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发展问题,深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规律,不断促进人口和生态协调健康发展。全区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一、常住人口平稳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小幅提升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达到2539.56万人,比上年增加5.58万人,增长0.22%,全区常住人口自“六人普”以来持续平稳增长,自然增长人口为6.52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308.32万人,占总人口51.52%,女性人口1231.24万人,占总人口的48.48%,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6.26(以女性人口为100.00)。
二、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呼包鄂乌地区人口密度大,东、西部人口密度小的特点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区域分布总格局按总量排列依次为:东部五盟市1267.34万人、呼包鄂乌地区1021.15万人、其他三盟市251.06万人,人口密度为呼包鄂乌地区最大,最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和最西部的阿拉善盟人口密度较低。
内蒙古人口密度基本情况表
指 标 |
2018年 |
2019年 |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
2533.98 |
2539.56 |
呼包鄂乌地区 |
1018.96 |
1021.15 |
东部五盟市 |
1264.78 |
1267.34 |
其他三盟市 |
250.24 |
251.06 |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21 |
21 |
呼包鄂乌地区 |
55 |
55 |
东部五盟市 |
19 |
19 |
其他三盟市 |
7 |
7 |
呼伦贝尔市 |
10 |
10 |
阿拉善盟 |
1 |
1 |
三、“全面二孩”政策持续发挥作用,自然增长率有所提高
2019年,我区出生人口继续呈现下降态势,共出生20.88万人,比上年减少0.26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一方面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导致出生人口下降;另一方面受“全面二孩”政策累积势能释放回落的影响,今年出生人口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的2016年22.72万人减少1.84万人。我区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出生人口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呈下降态势,但2019年出生人口仍比近5年出生人口总量最低年份2015年的19.36万人多1.52万人,“全面二孩”政策仍然持续发挥着作用。
四、老年人口规模继续扩大,老龄化速度加快
近年来我区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9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0.11万人,比2018年增加15.06万人,增长5.68%,老年人口规模增量超过年末常住人口增量。目前,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2016-2019年内蒙古65岁以上人口情况表
年份 |
65岁以上人口数(万人) |
比重(%) |
2016年 |
238.91 |
9.48 |
2017年 |
251.09 |
9.93 |
2018年 |
265.05 |
10.46 |
2019年 |
280.11 |
11.03 |
五、城镇人口稳步增长,城镇化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2019年,内蒙古城镇人口为1609.37万人,较上年增加20.31万人,增长1.2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37%,较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我区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7个百分点。
六、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占比增加
近年来,我区坚持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提高。
全区高学历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比重增加。2019年我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校研究生2.2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6828人,比上年增加733人,增长12.0%,占在校研究生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6028人,比上年增加671人,增长12.5%,占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