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升女性就业质量。全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全区女性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女性就业人员占比稳步提升,就业性别差距不断缩小,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49.0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12.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8.7%,比2018年末(2018年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加30.0万人,增长16.5%,占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女性从业人员38.7万人,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23.0%;第三产业女性从业人员173.7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5.6%。与2018年末相比,第二、第三产业的女性从业人员分别增加4.8万人和25.2万人。
2023年末,全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女性从业人员之比为18.2:81.8,与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0.7:69.3相比,全区女性在第三产业就业情况更为集中。从女性就业行业看,女性从业人员占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有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女性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68.8%、68.0%、57.9%和57.8%,均超过半数,妇女就业更多倾向于服务领域。从就业地区分布看,全区半数以上女性从业人员分布在中部地区,2023年末,呼包鄂乌地区女性从业人员111.3万人,占全部女性从业人员的52.4%,比2018年末增加31.2万人;东部地区就业规模相对稳定,但女性从业人员占比较高。其中,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呼伦贝尔市女性从业人员占当地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3.3%、42.0%、41.5%和40.3%,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女性从业人员增速较快,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和乌海市女性从业人员分别较2018年末增长27.2%、25.8%和22.2%,增速均快于全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