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深化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就业扩容提质工程,促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2019-2023年全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就业总量持续扩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49.0万人,比2018年末(2018年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加71.5万人,增长15.0%。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8.4万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0.6万人,较2018年末分别增加22.8万人和48.7万人,分别增长15.6%和14.7%。第二、三产业就业之比为30.67:69.33,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
二、第二产业就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优势,聚焦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带动行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末,全区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3.1万人,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1%,位居各行业首位,继续发挥稳就业重要作用。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6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7.9万人,增长2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19.3万人,采矿业为25.8万人,分别较2018年末增加0.6万人和0.04万人。
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的持续发力,全区新兴服务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比重稳步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力量。2023年末,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9.7万人,占全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3%,比2018年末增长7.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4.8万人,较2018年末增加9.8万人,增长39.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8.5万人,较2018年末增加5.7万人,增长44.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8万人,较2018年末增加2.1万人,增长27.2%。新兴服务业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新机遇。
四、呼包鄂乌城市群就业吸引力不断提升
随着呼包鄂乌城市群区域协同联动发展,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末,呼包鄂乌地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92.6万人,占全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3.3%,就业规模比2018年末增加75.6万人,增长34.8%。其中,呼和浩特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07.4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39.1万人,增长57.2%,就业总量和增速均居各盟市首位。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为184.9万人和55.7万人,较2018年末分别增加10.4万人和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