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
2019-11-05 00:00:00     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和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快步迈进,国民经济逐步从生产集约型经济向消费集约型经济过渡,消费潜力巨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各项改革的推动下,内蒙古消费品市场从小到大,从总量快速扩张到结构明显升级,消费持续发挥经济增长能动力的作用,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呈现出繁荣活跃、稳步增长的整体发展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一)规模逐年扩大,零售额快速增长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管理下的流通领域市场封闭,商品极端匮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全区直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 36.8亿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得到丰富,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稳步增长。2004年首次突破1千亿元,2008年突破2千亿元,2013年突破5千亿元,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311.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98倍,年均增幅达14.1%。

 (二)体制深化逐步改革,消费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70年间,我区消费品市场由商品短缺时期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消费品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多种经营方式竞争有序、多条流通渠道互为补充的商业流通新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品市场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我区限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非公有制企业占比达97.4%,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局面有了巨大的转变,消费品市场发展跨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活跃景象。

 (三)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消费市场步伐加快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发展质量大幅提升。2018年,内蒙古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98.6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7.5%。同时,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农牧区在交通、通讯、水电气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政策推动下,农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强了购买能力,农牧区商业网点逐年增加,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18年,全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07倍,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也为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批发零售业稳步发展,住宿餐饮业增长亮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内蒙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先后出台了多项扩大消费的措施,使得消费网络逐渐完善,购销渠道更加畅通,有力地促进了批零、住餐业的发展和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日益活跃。2018年,全区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达21354.7亿元。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各类商务活动的增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住宿餐饮消费增长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2018年,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1779.0亿元;其中全区餐饮收入1103.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9.6%,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市场发展

 (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体系以卖方市场为主,人民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流通渠道单一、商品供不应求、不少重要商品实行有计划的凭票证限量供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全区城乡市场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区统计监测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及个体户共3162户,从业人员18.3万人。商业企业和网点的不断增加,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选择空间加大,从而促使市场商品供求结构更趋合理。

 (二)消费结构显著升级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全区经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区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商品短缺到通讯器材、电脑和建筑材料、家具、服装等商品持续热销,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出现,消费明显升级,高档住宅、私家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40.1辆,农村牧区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28.5辆。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化妆品、金银珠宝为代表的高档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家电家具等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等已成为居民消费中的新兴领域,消费结构日趋丰富。

三、消费供给完善提升市场活力

(一)专业化市场加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有形市场从无到有,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已建成一批涵盖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以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并举、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2018年,全区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5家,总摊位数40154个,年末出租摊位数37361个,营业面积536.8万平方米,全年实现成交额684.3亿元。其中专业市场47个,成交额达498.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2.8%;综合市场8个,成交额185.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7.2%。有20个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十亿元。

(二)连锁经营不断壮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连锁经营借助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接触等优势,逐步转型,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在消费品市场发展中不断壮大。2018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连锁企业发展到23家,拥有连锁企业门店总数1156 家,实现商品销售额及营业额共计53.8亿元。

(三)区域消费带动市场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逐渐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鄂尔多斯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三市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市场经济活跃、消费体量大,对周边地区消费市场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2018年,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52.2%,对稳定全区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

四、消费方式转变释放市场潜力

(一)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各种新型业态、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各类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无店铺销售等新型零售业态蓬勃发展。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企业274家,占全部限上批零企业总数的14.6%。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二)线上消费助力零售增长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体系的健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零售体系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已成为内蒙古消费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业态,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全区零售额增长拉动明显。

(三)旅游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的延长,旅游需求增长明显。内蒙古依托独有的祖国亮丽北疆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1.4亿元,较2000年增长93.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924.0亿元;接待旅游人次13440万人,是2000年的16.8倍,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12856万人次。

70年来,内蒙古消费品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协调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内蒙古消费品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关闭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

发布时间:2019-11-05 00:00
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朗读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和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快步迈进,国民经济逐步从生产集约型经济向消费集约型经济过渡,消费潜力巨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各项改革的推动下,内蒙古消费品市场从小到大,从总量快速扩张到结构明显升级,消费持续发挥经济增长能动力的作用,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呈现出繁荣活跃、稳步增长的整体发展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一)规模逐年扩大,零售额快速增长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管理下的流通领域市场封闭,商品极端匮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全区直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 36.8亿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得到丰富,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稳步增长。2004年首次突破1千亿元,2008年突破2千亿元,2013年突破5千亿元,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311.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98倍,年均增幅达14.1%。
   (二)体制深化逐步改革,消费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70年间,我区消费品市场由商品短缺时期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消费品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多种经营方式竞争有序、多条流通渠道互为补充的商业流通新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品市场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我区限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非公有制企业占比达97.4%,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局面有了巨大的转变,消费品市场发展跨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活跃景象。
   (三)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消费市场步伐加快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发展质量大幅提升。2018年,内蒙古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98.6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7.5%。同时,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农牧区在交通、通讯、水电气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政策推动下,农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强了购买能力,农牧区商业网点逐年增加,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18年,全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07倍,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也为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批发零售业稳步发展,住宿餐饮业增长亮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内蒙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先后出台了多项扩大消费的措施,使得消费网络逐渐完善,购销渠道更加畅通,有力地促进了批零、住餐业的发展和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日益活跃。2018年,全区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达21354.7亿元。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各类商务活动的增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住宿餐饮消费增长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2018年,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1779.0亿元;其中全区餐饮收入1103.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9.6%,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市场发展
   (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体系以卖方市场为主,人民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流通渠道单一、商品供不应求、不少重要商品实行有计划的凭票证限量供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全区城乡市场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区统计监测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及个体户共3162户,从业人员18.3万人。商业企业和网点的不断增加,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选择空间加大,从而促使市场商品供求结构更趋合理。
   (二)消费结构显著升级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全区经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区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商品短缺到通讯器材、电脑和建筑材料、家具、服装等商品持续热销,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出现,消费明显升级,高档住宅、私家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40.1辆,农村牧区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28.5辆。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化妆品、金银珠宝为代表的高档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家电家具等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等已成为居民消费中的新兴领域,消费结构日趋丰富。
  三、消费供给完善提升市场活力
  (一)专业化市场加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有形市场从无到有,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已建成一批涵盖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以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并举、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2018年,全区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5家,总摊位数40154个,年末出租摊位数37361个,营业面积536.8万平方米,全年实现成交额684.3亿元。其中专业市场47个,成交额达498.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2.8%;综合市场8个,成交额185.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7.2%。有20个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十亿元。
  (二)连锁经营不断壮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连锁经营借助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接触等优势,逐步转型,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在消费品市场发展中不断壮大。2018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连锁企业发展到23家,拥有连锁企业门店总数1156 家,实现商品销售额及营业额共计53.8亿元。
  (三)区域消费带动市场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逐渐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鄂尔多斯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三市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市场经济活跃、消费体量大,对周边地区消费市场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2018年,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52.2%,对稳定全区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
  四、消费方式转变释放市场潜力
  (一)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各种新型业态、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各类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无店铺销售等新型零售业态蓬勃发展。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企业274家,占全部限上批零企业总数的14.6%。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二)线上消费助力零售增长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体系的健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零售体系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已成为内蒙古消费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业态,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全区零售额增长拉动明显。
  (三)旅游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的延长,旅游需求增长明显。内蒙古依托独有的祖国亮丽北疆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1.4亿元,较2000年增长93.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924.0亿元;接待旅游人次13440万人,是2000年的16.8倍,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12856万人次。
  70年来,内蒙古消费品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协调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内蒙古消费品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和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快步迈进,国民经济逐步从生产集约型经济向消费集约型经济过渡,消费潜力巨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各项改革的推动下,内蒙古消费品市场从小到大,从总量快速扩张到结构明显升级,消费持续发挥经济增长能动力的作用,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呈现出繁荣活跃、稳步增长的整体发展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一)规模逐年扩大,零售额快速增长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管理下的流通领域市场封闭,商品极端匮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全区直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 36.8亿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得到丰富,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稳步增长。2004年首次突破1千亿元,2008年突破2千亿元,2013年突破5千亿元,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311.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98倍,年均增幅达14.1%。

 (二)体制深化逐步改革,消费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70年间,我区消费品市场由商品短缺时期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消费品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多种经营方式竞争有序、多条流通渠道互为补充的商业流通新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品市场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我区限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非公有制企业占比达97.4%,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局面有了巨大的转变,消费品市场发展跨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活跃景象。

 (三)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消费市场步伐加快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发展质量大幅提升。2018年,内蒙古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98.6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7.5%。同时,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农牧区在交通、通讯、水电气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政策推动下,农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强了购买能力,农牧区商业网点逐年增加,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18年,全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07倍,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也为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批发零售业稳步发展,住宿餐饮业增长亮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内蒙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先后出台了多项扩大消费的措施,使得消费网络逐渐完善,购销渠道更加畅通,有力地促进了批零、住餐业的发展和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日益活跃。2018年,全区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达21354.7亿元。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各类商务活动的增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住宿餐饮消费增长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2018年,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1779.0亿元;其中全区餐饮收入1103.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9.6%,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市场发展

 (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体系以卖方市场为主,人民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流通渠道单一、商品供不应求、不少重要商品实行有计划的凭票证限量供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全区城乡市场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区统计监测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及个体户共3162户,从业人员18.3万人。商业企业和网点的不断增加,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选择空间加大,从而促使市场商品供求结构更趋合理。

 (二)消费结构显著升级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全区经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区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商品短缺到通讯器材、电脑和建筑材料、家具、服装等商品持续热销,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出现,消费明显升级,高档住宅、私家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40.1辆,农村牧区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28.5辆。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信息消费;以化妆品、金银珠宝为代表的高档消费;以私人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家电家具等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等已成为居民消费中的新兴领域,消费结构日趋丰富。

三、消费供给完善提升市场活力

(一)专业化市场加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有形市场从无到有,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已建成一批涵盖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以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并举、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2018年,全区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5家,总摊位数40154个,年末出租摊位数37361个,营业面积536.8万平方米,全年实现成交额684.3亿元。其中专业市场47个,成交额达498.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2.8%;综合市场8个,成交额185.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7.2%。有20个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十亿元。

(二)连锁经营不断壮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连锁经营借助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接触等优势,逐步转型,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在消费品市场发展中不断壮大。2018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连锁企业发展到23家,拥有连锁企业门店总数1156 家,实现商品销售额及营业额共计53.8亿元。

(三)区域消费带动市场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逐渐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鄂尔多斯市为中心的城市圈。三市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市场经济活跃、消费体量大,对周边地区消费市场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2018年,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52.2%,对稳定全区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

四、消费方式转变释放市场潜力

(一)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区各种新型业态、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各类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无店铺销售等新型零售业态蓬勃发展。2018年,全区限额以上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企业274家,占全部限上批零企业总数的14.6%。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二)线上消费助力零售增长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体系的健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零售体系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已成为内蒙古消费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业态,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全区零售额增长拉动明显。

(三)旅游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的延长,旅游需求增长明显。内蒙古依托独有的祖国亮丽北疆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1.4亿元,较2000年增长93.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924.0亿元;接待旅游人次13440万人,是2000年的16.8倍,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12856万人次。

70年来,内蒙古消费品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协调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内蒙古消费品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