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05-15 00:00:00     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4年4月23日)

    2003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扩大区内需求,大力优化开放环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地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9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经济增长率创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34元,比上年增长16.2%,按当前汇率折算,约为1055美元。

    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次产业增长格局。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21.8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47.89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723.11亿元,增长11%。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41.6:36.4调整为20.2:45.3:34.5,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8个和1.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分项目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8%,服务类价格上涨8.3%,其它消费品类价格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有所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2%和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6%。[见附表1]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劳动就业结构变化明显,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财政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全年财政总收入25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8.39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6%;上划中央税收收入95.32亿元,增长33.9%。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6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企业技改、医疗卫生、行政管理费和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分别增长46.7%、38.9%、20%和4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优势产业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东西部盟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对外开放力度不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比较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第一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种植业受灾减产。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74.9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3.79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油料和以青饲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以饲草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3.8:17.7:8.5调整为70.5:18:11.5。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退耕造林种草以及呼伦贝尔市遭受严重干旱等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360.73万吨,比上年减产45.35万吨,下降3.2%,其中玉米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8.2%和3.6%;油料产量102.29万吨,下降6.1%;甜菜产量99.44万吨,下降49%;蔬菜产量846.76万吨,增长12.1%;瓜果类产量103.24万吨,下降14.5%。[见附表2]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以退耕造林种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3.61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9.9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5万公顷,增长28.6%;幼林抚育面积122.55万公顷,增长64.7%。

    畜牧业获得丰收。牧业年度牲畜总增3258.3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478.35万头(只),总增率44.9%,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6930.21万头(只),比重为86.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牲畜出栏头数明显增加,全年牲畜出栏3856.3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肉类总产量16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奶类总产量312.21万吨,增长84.9%;山羊绒产量5338万吨,增长17.8%;禽蛋类产量34.44万吨,增长24.5%。[见附表2]

    渔业生产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7.28万吨,比上年减产6.3%。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16.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机耕地面积431.60万公顷,增长1.7%;机电井数量32.51万眼,增长7%;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6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5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4.63亿千瓦时,增长4.4%;化肥施用量(折纯)93.19万吨,增长1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速快于上年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509.74亿元,增长31.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3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60.72亿元,增长29.7%;重工业增加值349.02亿元,增长32.7%。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43.4%和41%。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能源、原材料和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乳制品、液体乳、小麦粉、淀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和配混合饲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23倍、53.3%、62.1%、50.1%、46%和68.6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移动电话机产量222.6万部,增长1.22倍。重工业中的载货汽车增长1倍多,煤炭、天然气、发电量、钢、成品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电石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见附表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56,比上年提高18.7点;实现利润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89亿元,增长93.9%;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0.3%。产销衔接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862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470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6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4万平方米,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1257万平方米,下降1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88亿元,增长44%;实现税金10.55亿元,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5251个,比上年增加1661个,增长46.3%;全年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比上年增长83.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增幅高于上年2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121.06亿元,增长76.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30.72亿元,增长70%;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1.40亿元,增长12.4%;城乡个人投资66.50亿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79.32亿元,增长1.87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81.36亿元,增长85.3%;更新改造投资177.90亿元,增长65.4%;房地产开发投资90.93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70.86亿元,增长1.17倍。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60.83亿元,增长73.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47.11亿元,增长42.9%。投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8%提高到56.8%。

    投资重点进一步向生态、工业、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全年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包括水利投资)93.96亿元,增长20.4%;第二产业投资500.0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97.9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5倍;第三产业投资429.12亿元,增长59.7%。西部大开发重点投资中用于生态建设投资40.49亿元,增长44.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46亿元,增长79.5%;交通运输业投资189.09亿元,增长83.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29亿元,其中用于社会服务业投资90.30亿元,增长94.1%。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1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39亿元,占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40.8%。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岱海电厂开工建设;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电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锡林浩特市至桑根达来铁路全线建成交付运营。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91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8%;新增固定资产764.9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8.2%。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原煤474.5万吨,生铁115.6万吨,炼钢5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新建公路3375公里,新建铁路153.4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481.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9.46亿元,增长14.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66.53亿元,增长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0.77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2.24亿元,增长12.9 %;餐饮业零售额99.20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5.32亿元,增长4.6%。

    市场消费品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6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9.3%,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16.7%,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倍。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1%。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各类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城乡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1821个,全年商品成交额37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涌入区内的区外大型连锁超市、各类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型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统计的外贸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3.2%。扣除中央企业煤炭出口,按进出口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的海关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海关统计的进口总额1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48个,比上年增长70.1%。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34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923户,比上年增加118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5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7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货运生产加快增长,客运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0045.8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11512.70万吨,增长8.2%;公路38532万吨,增长3.5 %;民航1.1万吨,增长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18.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 %。其中,铁路976.18亿吨公里,增长8.4%;公路241.91亿吨公里,增长4.5 %;民航0.13亿吨公里,增长26.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3520.80万人,下降7.3%。其中,铁路2551.80万人,下降9.6%;公路20831万人,下降7.1 %;民航138万人,增长4.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22.06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其中,铁路85.74亿人公里,下降7.6 %;公路122.14亿人公里,下降6.5 %;民航14.18亿人公里,增长5.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5.10亿元,增长27.7%;邮政业务总量8.50亿元,增长4.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6.90万门,增长5.9%;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31.80万户,增长38.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5.80万户,增长42.5%;乡村电话用户85.30万户,增长24.3%;公用电话点16.70万处。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9.10万户,增长51%。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38.3部/百人,增长  47.3%。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2.50万户,增长59.1%。

    旅游业发展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94.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国内旅游收入83.29亿元,增长1.3%。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国际旅游人员41.3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58万人次,下降5.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90.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5.82亿元,增长2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44.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68亿元,增长28.8%;储蓄存款余额1355.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35亿元,增长19.1 %,储蓄存款增速比上年回升3.5个百分点。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24.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3.64亿元,增长16.6%。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82.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34亿元,增长8.5%;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2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94.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2.18亿元,增长25.7%;居民消费贷款继续较快增长,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3.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85亿元,增长27.6%,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1.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39.70亿元,现金支出773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28%,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93.91亿元,增长2.7%。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财产险收入10.65亿元,增长9.7 %;人寿险收入28.23亿元,增长28.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43亿元,增长47.7%。 全年保险业赔付额9.42亿元,增长10.6 %。其中,财产险赔付5.54亿元,增长16.7%;寿险赔付2.67亿元,增长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21亿元,增长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所,全年招收学生5.59万人,比上年增长25.3 %;年末在校学生15.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1.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20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3.52万人,分别增长32.3%和30.9%。年末研究生培养单位8个,全年招收研究生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年末在校研究生0.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0.1%,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0.13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0.11万人,分别增长23.9%和21.4%。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58所,招收学生6.4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年末在校学生17.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8%。年末普通高中381所,全年招收学生16.60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年末在校学生42.0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70万人,增长16.9%。年末普通初中1552所,全年招收学生38.55万人,比上年下降7.6%;年末在校学生122.7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1%,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10万人,下降2.6%。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5.3%,普通初中辍学率1.2%。年末有小学7763所,全年招收学生29.50万人,比上年下降19.4%;年末在校学生173.4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5.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学生辍学率0.86%。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2.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地方财政用于科学支出比上年增长10.6%。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18项,应用技术成果311项,软科学成果11项;荣获国家级奖励科技成果1项,自治区级奖励科技成果80项;全年专利申请1393项,授权专利817项,分别增长15.9%和20.3%;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85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4%和2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62个,从业人员5923人;艺术表演团体113个,其中乌兰牧骑59个。年末全区有电影事业机构1149个,从业人员4223人;制作故事片20部,制作蒙语译制片35部。年末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047个,拥有文化馆104座,公共图书馆108座,博物馆28座,档案馆146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28.52万卷。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65.43万户,比上年增长6%。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报纸24185万份,其中蒙文版1657万份;各类杂志出版量1754万册,其中蒙文版122万册;出版图书5631万册,其中蒙文版526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5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19个,农村牧区有133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6个,妇幼卫生机构117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6.5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6.0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29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20 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7.34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万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31万人,注册护士2.13万人。全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18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42人;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56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08枚,其中国外获奖牌3枚,国内获奖牌105枚,破自治区记录9项。在校学生《青少年体育健康标准》达标率89.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4个,比上年增加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96.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2.1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0个,比上年增加22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58.10 平方公里;年内新建成烟尘控制区 70个,新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 460.60平方公里。全区监测的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6个,较好的2个,轻污染的2个,中污染的1个,极重污染的1个。

    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污染防治和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投入明显增大,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1.98万人,人口出生率9.24‰;死亡人口14.68万人,人口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3.07‰,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79.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12.17万人。城镇人口1064.64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乡村人口131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68万人;男性人口1228.26万人,女性人口1151.3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老年人口达149.41万人。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和各地区出台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2.94元,比上年增加962.10元,增长15.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7.66元,比上年增加181.66元,增长8.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为31.5%,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28.3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1.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56万人,比上年减少5.33万人;全年有252.49万职工和64.4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70.46万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长8.7%。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25万张,比上年增长1.8%,收养1.61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5995个,其中建起星光老年之家408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2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341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要求,为更加准确地表述GDP“中文译名”,从2004年1月起全国为“国内生产总值”,分地区为“××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环境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按照国家新标准重新确定,故与上年数据不可比。

附表1: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2003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    市

农村牧区

食品类

粮  食

肉禽及其制品

油脂类

蛋  品

水产品

干鲜果

烟酒及用品

衣着类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  住

服务项目

城  市

农  村

102.2

101.5

103.5

102.8

100.2

101.8

116.0

94.1

94.4

125.1

107.8

99.4

88.7

98.1

98.9

97.3

112.0

99.7

108.3

105.2

111.3


  
附表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其中:小麦

玉米

稻谷

豆类

其中:大豆

薯类

油料

甜菜

水果

肉类总产量

猪牛羊肉产量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蛋

奶类总产量

其中:牛奶

羊毛

其中:绵羊毛

山羊绒

大牲畜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羊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猪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头

万头

 

万只

万只

 

万口

万口

1360.73

78.96

888.70

45.00

93.87

53.62

174.53

102.29

99.44

20.09

162.72

140.62

71.27

24.03

45.32

34.44

312.21

308.02

7.50

6.93

5338

 

718.07

615.43

 

6396.08

4450.14

 

873.48

647.73

-3.2

-35.0

8.2

-19.6

-32.9

-44.4

3.6

-6.1

-49.0

13.6

11.6

9.7

-4.8

23.3

34.0

24.5

84.9

86.5

17.9

18.3

17.8

 

10.1

13.3

 

12.7

12.6

 

-6.4

-5.0


 

附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食用植物油

鲜、冻畜肉

淀粉

机制糖

乳制品

液体乳

原盐

卷烟

呢绒

轻革

白酒

啤酒

软饮料

配混合饲料

服装

移动电话机

微型计算机

彩色电视机

轮胎外胎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箱

万吨

万米

万米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件

万部

万部

万部

万条

146.53

25.64

23.46

18.19

14.74

13.87

163.92

148.72

30.50

2.26

540.12

4684.55

5.28

8.31

43.54

7.01

125.30

3013.95

222.60

5.06

134.30

11.61

53.3

46.0

1.5

62.1

–21.5

37.3

122.5

–0.3

1.7

–5.0

–1.9

–11.2

–22.9

–48.0

3.7

50.1

68.6

42.8

122.0

-18.7

6.0

-48.2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洗煤

天然原油

天然气

发电量

生铁

成品钢材

十种有色金属

木材

水泥

平板玻璃

釉面砖

电石

烧碱

纯碱

化肥(折纯)

载货汽车

小型拖拉机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立方米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立方米

万吨

万重量箱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14706.82

1323.68

92.34

11.57

647.73

606.90

576.83

560.36

33.96

255.35

947.86

852.49

281.50

116.76

19.19

60.84

50.93

2709.00

1335.00

28.2

43.1

11.5

36.3

25.1

9.1

11.9

15.6

61.3

-7.0

20.4

13.3

56.4

43.2

-6.3

-20.1

4.6

101.0

-68.0


  

附表4:城乡人民生活


项    目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彩色电视机

电  冰  箱

电  风  扇

电  炊  具

洗  衣  机

家用电脑

摩  托  车

农牧民平均每百户耐
用消费品拥有量

电  视  机

  其中:彩电

电  冰  箱

电  风  扇

洗  衣  机

摩  托  车

 

 

 

 

 

 

113

78

66

146

93

11

28

 

 

102

65

10

11

30

38

 

 

2.4

1.4

2.5

2.5

1.8

38.5

10.4

 

 

1.0

14.0

11.1

3.5

3.5

15.2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5-05-15 00:00
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朗读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lcmspagerstart-->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4年4月23日)
   2003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扩大区内需求,大力优化开放环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地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9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经济增长率创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34元,比上年增长16.2%,按当前汇率折算,约为1055美元。
   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次产业增长格局。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21.8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47.89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723.11亿元,增长11%。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41.6:36.4调整为20.2:45.3:34.5,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8个和1.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分项目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8%,服务类价格上涨8.3%,其它消费品类价格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有所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2%和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6%。[见附表1]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劳动就业结构变化明显,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财政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全年财政总收入25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8.39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6%;上划中央税收收入95.32亿元,增长33.9%。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6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企业技改、医疗卫生、行政管理费和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分别增长46.7%、38.9%、20%和4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优势产业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东西部盟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对外开放力度不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比较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第一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种植业受灾减产。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74.9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3.79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油料和以青饲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以饲草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3.8:17.7:8.5调整为70.5:18:11.5。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退耕造林种草以及呼伦贝尔市遭受严重干旱等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360.73万吨,比上年减产45.35万吨,下降3.2%,其中玉米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8.2%和3.6%;油料产量102.29万吨,下降6.1%;甜菜产量99.44万吨,下降49%;蔬菜产量846.76万吨,增长12.1%;瓜果类产量103.24万吨,下降14.5%。[见附表2]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以退耕造林种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3.61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9.9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5万公顷,增长28.6%;幼林抚育面积122.55万公顷,增长64.7%。
   畜牧业获得丰收。牧业年度牲畜总增3258.3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478.35万头(只),总增率44.9%,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6930.21万头(只),比重为86.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牲畜出栏头数明显增加,全年牲畜出栏3856.3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肉类总产量16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奶类总产量312.21万吨,增长84.9%;山羊绒产量5338万吨,增长17.8%;禽蛋类产量34.44万吨,增长24.5%。[见附表2]
   渔业生产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7.28万吨,比上年减产6.3%。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16.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机耕地面积431.60万公顷,增长1.7%;机电井数量32.51万眼,增长7%;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6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5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4.63亿千瓦时,增长4.4%;化肥施用量(折纯)93.19万吨,增长1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速快于上年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509.74亿元,增长31.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3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60.72亿元,增长29.7%;重工业增加值349.02亿元,增长32.7%。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43.4%和41%。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能源、原材料和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乳制品、液体乳、小麦粉、淀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和配混合饲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23倍、53.3%、62.1%、50.1%、46%和68.6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移动电话机产量222.6万部,增长1.22倍。重工业中的载货汽车增长1倍多,煤炭、天然气、发电量、钢、成品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电石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见附表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56,比上年提高18.7点;实现利润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89亿元,增长93.9%;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0.3%。产销衔接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862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470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6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4万平方米,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1257万平方米,下降1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88亿元,增长44%;实现税金10.55亿元,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5251个,比上年增加1661个,增长46.3%;全年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比上年增长83.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增幅高于上年2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121.06亿元,增长76.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30.72亿元,增长70%;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1.40亿元,增长12.4%;城乡个人投资66.50亿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79.32亿元,增长1.87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81.36亿元,增长85.3%;更新改造投资177.90亿元,增长65.4%;房地产开发投资90.93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70.86亿元,增长1.17倍。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60.83亿元,增长73.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47.11亿元,增长42.9%。投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8%提高到56.8%。
   投资重点进一步向生态、工业、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全年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包括水利投资)93.96亿元,增长20.4%;第二产业投资500.0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97.9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5倍;第三产业投资429.12亿元,增长59.7%。西部大开发重点投资中用于生态建设投资40.49亿元,增长44.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46亿元,增长79.5%;交通运输业投资189.09亿元,增长83.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29亿元,其中用于社会服务业投资90.30亿元,增长94.1%。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1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39亿元,占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40.8%。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岱海电厂开工建设;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电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锡林浩特市至桑根达来铁路全线建成交付运营。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91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8%;新增固定资产764.9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8.2%。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原煤474.5万吨,生铁115.6万吨,炼钢5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新建公路3375公里,新建铁路153.4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481.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9.46亿元,增长14.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66.53亿元,增长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0.77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2.24亿元,增长12.9 %;餐饮业零售额99.20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5.32亿元,增长4.6%。
   市场消费品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6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9.3%,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16.7%,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倍。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1%。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各类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城乡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1821个,全年商品成交额37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涌入区内的区外大型连锁超市、各类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型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统计的外贸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3.2%。扣除中央企业煤炭出口,按进出口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的海关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海关统计的进口总额1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48个,比上年增长70.1%。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34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923户,比上年增加118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5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7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货运生产加快增长,客运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0045.8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11512.70万吨,增长8.2%;公路38532万吨,增长3.5 %;民航1.1万吨,增长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18.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 %。其中,铁路976.18亿吨公里,增长8.4%;公路241.91亿吨公里,增长4.5 %;民航0.13亿吨公里,增长26.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3520.80万人,下降7.3%。其中,铁路2551.80万人,下降9.6%;公路20831万人,下降7.1 %;民航138万人,增长4.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22.06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其中,铁路85.74亿人公里,下降7.6 %;公路122.14亿人公里,下降6.5 %;民航14.18亿人公里,增长5.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5.10亿元,增长27.7%;邮政业务总量8.50亿元,增长4.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6.90万门,增长5.9%;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31.80万户,增长38.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5.80万户,增长42.5%;乡村电话用户85.30万户,增长24.3%;公用电话点16.70万处。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9.10万户,增长51%。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38.3部/百人,增长 47.3%。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2.50万户,增长59.1%。
   旅游业发展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94.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国内旅游收入83.29亿元,增长1.3%。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国际旅游人员41.3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58万人次,下降5.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90.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5.82亿元,增长2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44.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68亿元,增长28.8%;储蓄存款余额1355.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35亿元,增长19.1 %,储蓄存款增速比上年回升3.5个百分点。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24.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3.64亿元,增长16.6%。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82.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34亿元,增长8.5%;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2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94.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2.18亿元,增长25.7%;居民消费贷款继续较快增长,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3.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85亿元,增长27.6%,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1.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39.70亿元,现金支出773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28%,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93.91亿元,增长2.7%。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财产险收入10.65亿元,增长9.7 %;人寿险收入28.23亿元,增长28.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43亿元,增长47.7%。 全年保险业赔付额9.42亿元,增长10.6 %。其中,财产险赔付5.54亿元,增长16.7%;寿险赔付2.67亿元,增长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21亿元,增长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所,全年招收学生5.59万人,比上年增长25.3 %;年末在校学生15.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1.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20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3.52万人,分别增长32.3%和30.9%。年末研究生培养单位8个,全年招收研究生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年末在校研究生0.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0.1%,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0.13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0.11万人,分别增长23.9%和21.4%。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58所,招收学生6.4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年末在校学生17.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8%。年末普通高中381所,全年招收学生16.60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年末在校学生42.0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70万人,增长16.9%。年末普通初中1552所,全年招收学生38.55万人,比上年下降7.6%;年末在校学生122.7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1%,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10万人,下降2.6%。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5.3%,普通初中辍学率1.2%。年末有小学7763所,全年招收学生29.50万人,比上年下降19.4%;年末在校学生173.4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5.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学生辍学率0.86%。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2.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地方财政用于科学支出比上年增长10.6%。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18项,应用技术成果311项,软科学成果11项;荣获国家级奖励科技成果1项,自治区级奖励科技成果80项;全年专利申请1393项,授权专利817项,分别增长15.9%和20.3%;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85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4%和2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62个,从业人员5923人;艺术表演团体113个,其中乌兰牧骑59个。年末全区有电影事业机构1149个,从业人员4223人;制作故事片20部,制作蒙语译制片35部。年末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047个,拥有文化馆104座,公共图书馆108座,博物馆28座,档案馆146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28.52万卷。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65.43万户,比上年增长6%。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报纸24185万份,其中蒙文版1657万份;各类杂志出版量1754万册,其中蒙文版122万册;出版图书5631万册,其中蒙文版526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5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19个,农村牧区有133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6个,妇幼卫生机构117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6.5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6.0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29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20 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7.34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万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31万人,注册护士2.13万人。全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18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42人;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56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08枚,其中国外获奖牌3枚,国内获奖牌105枚,破自治区记录9项。在校学生《青少年体育健康标准》达标率89.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4个,比上年增加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96.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2.1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0个,比上年增加22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58.10 平方公里;年内新建成烟尘控制区 70个,新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 460.60平方公里。全区监测的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6个,较好的2个,轻污染的2个,中污染的1个,极重污染的1个。
   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污染防治和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投入明显增大,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1.98万人,人口出生率9.24‰;死亡人口14.68万人,人口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3.07‰,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79.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12.17万人。城镇人口1064.64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乡村人口131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68万人;男性人口1228.26万人,女性人口1151.3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老年人口达149.41万人。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和各地区出台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2.94元,比上年增加962.10元,增长15.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7.66元,比上年增加181.66元,增长8.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为31.5%,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28.3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1.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56万人,比上年减少5.33万人;全年有252.49万职工和64.4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70.46万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长8.7%。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25万张,比上年增长1.8%,收养1.61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5995个,其中建起星光老年之家408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2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341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要求,为更加准确地表述GDP“中文译名”,从2004年1月起全国为“国内生产总值”,分地区为“××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环境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按照国家新标准重新确定,故与上年数据不可比。
  附表1: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2003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 市
  农村牧区
  食品类
  粮 食
  肉禽及其制品
  油脂类
  蛋 品
  水产品
  菜
  干鲜果
  烟酒及用品
  衣着类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 住
  服务项目
  城 市
  农 村
  102.2
  101.5
  103.5
  102.8
  100.2
  101.8
  116.0
  94.1
  94.4
  125.1
  107.8
  99.4
  88.7
  98.1
  98.9
  97.3
  112.0
  99.7
  108.3
  105.2
  111.3
    
  附表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其中:小麦
  玉米
  稻谷
  豆类
  其中:大豆
  薯类
  油料
  甜菜
  水果
  肉类总产量
  猪牛羊肉产量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蛋
  奶类总产量
  其中:牛奶
  羊毛
  其中:绵羊毛
  山羊绒
  大牲畜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羊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猪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万头
  万头
   
  万只
  万只
   
  万口
  万口
  1360.73
  78.96
  888.70
  45.00
  93.87
  53.62
  174.53
  102.29
  99.44
  20.09
  162.72
  140.62
  71.27
  24.03
  45.32
  34.44
  312.21
  308.02
  7.50
  6.93
  5338
   
  718.07
  615.43
   
  6396.08
  4450.14
   
  873.48
  647.73
  -3.2
  -35.0
  8.2
  -19.6
  -32.9
  -44.4
  3.6
  -6.1
  -49.0
  13.6
  11.6
  9.7
  -4.8
  23.3
  34.0
  24.5
  84.9
  86.5
  17.9
  18.3
  17.8
   
  10.1
  13.3
   
  12.7
  12.6
   
  -6.4
  -5.0
   
  附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食用植物油
  鲜、冻畜肉
  淀粉
  机制糖
  乳制品
  液体乳
  原盐
  卷烟
  纱
  呢绒
  布
  轻革
  白酒
  啤酒
  软饮料
  配混合饲料
  服装
  移动电话机
  微型计算机
  彩色电视机
  轮胎外胎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箱
  万吨
  万米
  万米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件
  万部
  万部
  万部
  万条
  146.53
  25.64
  23.46
  18.19
  14.74
  13.87
  163.92
  148.72
  30.50
  2.26
  540.12
  4684.55
  5.28
  8.31
  43.54
  7.01
  125.30
  3013.95
  222.60
  5.06
  134.30
  11.61
  53.3
  46.0
  1.5
  62.1
  –21.5
  37.3
  122.5
  –0.3
  1.7
  –5.0
  –1.9
  –11.2
  –22.9
  –48.0
  3.7
  50.1
  68.6
  42.8
  122.0
  -18.7
  6.0
  -48.2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洗煤
  天然原油
  天然气
  发电量
  生铁
  钢
  成品钢材
  十种有色金属
  木材
  水泥
  平板玻璃
  釉面砖
  电石
  烧碱
  纯碱
  化肥(折纯)
  载货汽车
  小型拖拉机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立方米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立方米
  万吨
  万重量箱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辆
  台
  14706.82
  1323.68
  92.34
  11.57
  647.73
  606.90
  576.83
  560.36
  33.96
  255.35
  947.86
  852.49
  281.50
  116.76
  19.19
  60.84
  50.93
  2709.00
  1335.00
  28.2
  43.1
  11.5
  36.3
  25.1
  9.1
  11.9
  15.6
  61.3
  -7.0
  20.4
  13.3
  56.4
  43.2
  -6.3
  -20.1
  4.6
  101.0
  -68.0
    
  附表4:城乡人民生活
  项 目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彩色电视机
  电 冰 箱
  电 风 扇
  电 炊 具
  洗 衣 机
  家用电脑
  摩 托 车
  农牧民平均每百户耐
  用消费品拥有量
  电 视 机
   其中:彩电
  电 冰 箱
  电 风 扇
  洗 衣 机
  摩 托 车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辆
   
   
  台
  台
  台
  台
  台
  辆
   
   
  113
  78
  66
  146
  93
  11
  28
   
   
  102
  65
  10
  11
  30
  38
   
   
  2.4
  1.4
  2.5
  2.5
  1.8
  38.5
  10.4
   
   
  1.0
  14.0
  11.1
  3.5
  3.5
  15.2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4年4月23日)

    2003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扩大区内需求,大力优化开放环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地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9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经济增长率创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34元,比上年增长16.2%,按当前汇率折算,约为1055美元。

    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次产业增长格局。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21.8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47.89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723.11亿元,增长11%。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41.6:36.4调整为20.2:45.3:34.5,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8个和1.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分项目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8%,服务类价格上涨8.3%,其它消费品类价格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有所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2%和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6%。[见附表1]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劳动就业结构变化明显,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财政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全年财政总收入25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8.39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6%;上划中央税收收入95.32亿元,增长33.9%。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6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企业技改、医疗卫生、行政管理费和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分别增长46.7%、38.9%、20%和4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优势产业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东西部盟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对外开放力度不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比较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第一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5%,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种植业受灾减产。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74.9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3.79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油料和以青饲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以饲草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3.8:17.7:8.5调整为70.5:18:11.5。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退耕造林种草以及呼伦贝尔市遭受严重干旱等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360.73万吨,比上年减产45.35万吨,下降3.2%,其中玉米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8.2%和3.6%;油料产量102.29万吨,下降6.1%;甜菜产量99.44万吨,下降49%;蔬菜产量846.76万吨,增长12.1%;瓜果类产量103.24万吨,下降14.5%。[见附表2]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以退耕造林种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3.61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9.9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5万公顷,增长28.6%;幼林抚育面积122.55万公顷,增长64.7%。

    畜牧业获得丰收。牧业年度牲畜总增3258.3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478.35万头(只),总增率44.9%,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6930.21万头(只),比重为86.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牲畜出栏头数明显增加,全年牲畜出栏3856.3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肉类总产量16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奶类总产量312.21万吨,增长84.9%;山羊绒产量5338万吨,增长17.8%;禽蛋类产量34.44万吨,增长24.5%。[见附表2]

    渔业生产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7.28万吨,比上年减产6.3%。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16.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机耕地面积431.60万公顷,增长1.7%;机电井数量32.51万眼,增长7%;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6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5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4.63亿千瓦时,增长4.4%;化肥施用量(折纯)93.19万吨,增长1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速快于上年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509.74亿元,增长31.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3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60.72亿元,增长29.7%;重工业增加值349.02亿元,增长32.7%。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43.4%和41%。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能源、原材料和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乳制品、液体乳、小麦粉、淀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和配混合饲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23倍、53.3%、62.1%、50.1%、46%和68.6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移动电话机产量222.6万部,增长1.22倍。重工业中的载货汽车增长1倍多,煤炭、天然气、发电量、钢、成品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电石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见附表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56,比上年提高18.7点;实现利润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89亿元,增长93.9%;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0.3%。产销衔接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862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470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6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4万平方米,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1257万平方米,下降1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88亿元,增长44%;实现税金10.55亿元,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5251个,比上年增加1661个,增长46.3%;全年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比上年增长83.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增幅高于上年2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121.06亿元,增长76.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30.72亿元,增长70%;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1.40亿元,增长12.4%;城乡个人投资66.50亿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79.32亿元,增长1.87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81.36亿元,增长85.3%;更新改造投资177.90亿元,增长65.4%;房地产开发投资90.93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70.86亿元,增长1.17倍。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60.83亿元,增长73.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47.11亿元,增长42.9%。投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8%提高到56.8%。

    投资重点进一步向生态、工业、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全年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包括水利投资)93.96亿元,增长20.4%;第二产业投资500.0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97.9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5倍;第三产业投资429.12亿元,增长59.7%。西部大开发重点投资中用于生态建设投资40.49亿元,增长44.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46亿元,增长79.5%;交通运输业投资189.09亿元,增长83.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29亿元,其中用于社会服务业投资90.30亿元,增长94.1%。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1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39亿元,占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40.8%。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岱海电厂开工建设;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电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锡林浩特市至桑根达来铁路全线建成交付运营。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91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8%;新增固定资产764.9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8.2%。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原煤474.5万吨,生铁115.6万吨,炼钢5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新建公路3375公里,新建铁路153.4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481.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5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9.46亿元,增长14.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66.53亿元,增长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0.77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92.24亿元,增长12.9 %;餐饮业零售额99.20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5.32亿元,增长4.6%。

    市场消费品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6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9.3%,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16.7%,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倍。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1%。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各类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城乡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1821个,全年商品成交额37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涌入区内的区外大型连锁超市、各类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型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统计的外贸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3.2%。扣除中央企业煤炭出口,按进出口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的海关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海关统计的进口总额1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48个,比上年增长70.1%。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34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923户,比上年增加118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5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7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货运生产加快增长,客运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0045.8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11512.70万吨,增长8.2%;公路38532万吨,增长3.5 %;民航1.1万吨,增长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18.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 %。其中,铁路976.18亿吨公里,增长8.4%;公路241.91亿吨公里,增长4.5 %;民航0.13亿吨公里,增长26.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3520.80万人,下降7.3%。其中,铁路2551.80万人,下降9.6%;公路20831万人,下降7.1 %;民航138万人,增长4.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22.06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其中,铁路85.74亿人公里,下降7.6 %;公路122.14亿人公里,下降6.5 %;民航14.18亿人公里,增长5.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5.10亿元,增长27.7%;邮政业务总量8.50亿元,增长4.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6.90万门,增长5.9%;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31.80万户,增长38.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5.80万户,增长42.5%;乡村电话用户85.30万户,增长24.3%;公用电话点16.70万处。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9.10万户,增长51%。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38.3部/百人,增长  47.3%。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2.50万户,增长59.1%。

    旅游业发展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94.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国内旅游收入83.29亿元,增长1.3%。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国际旅游人员41.3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58万人次,下降5.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90.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5.82亿元,增长2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44.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68亿元,增长28.8%;储蓄存款余额1355.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35亿元,增长19.1 %,储蓄存款增速比上年回升3.5个百分点。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24.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3.64亿元,增长16.6%。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82.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34亿元,增长8.5%;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2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94.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2.18亿元,增长25.7%;居民消费贷款继续较快增长,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3.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85亿元,增长27.6%,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1.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39.70亿元,现金支出773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28%,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93.91亿元,增长2.7%。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财产险收入10.65亿元,增长9.7 %;人寿险收入28.23亿元,增长28.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43亿元,增长47.7%。 全年保险业赔付额9.42亿元,增长10.6 %。其中,财产险赔付5.54亿元,增长16.7%;寿险赔付2.67亿元,增长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21亿元,增长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所,全年招收学生5.59万人,比上年增长25.3 %;年末在校学生15.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1.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20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3.52万人,分别增长32.3%和30.9%。年末研究生培养单位8个,全年招收研究生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年末在校研究生0.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0.1%,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0.13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0.11万人,分别增长23.9%和21.4%。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58所,招收学生6.4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年末在校学生17.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8%。年末普通高中381所,全年招收学生16.60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年末在校学生42.0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70万人,增长16.9%。年末普通初中1552所,全年招收学生38.55万人,比上年下降7.6%;年末在校学生122.7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1%,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10万人,下降2.6%。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5.3%,普通初中辍学率1.2%。年末有小学7763所,全年招收学生29.50万人,比上年下降19.4%;年末在校学生173.4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5.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学生辍学率0.86%。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2.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地方财政用于科学支出比上年增长10.6%。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18项,应用技术成果311项,软科学成果11项;荣获国家级奖励科技成果1项,自治区级奖励科技成果80项;全年专利申请1393项,授权专利817项,分别增长15.9%和20.3%;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85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4%和2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62个,从业人员5923人;艺术表演团体113个,其中乌兰牧骑59个。年末全区有电影事业机构1149个,从业人员4223人;制作故事片20部,制作蒙语译制片35部。年末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047个,拥有文化馆104座,公共图书馆108座,博物馆28座,档案馆146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28.52万卷。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3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8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65.43万户,比上年增长6%。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报纸24185万份,其中蒙文版1657万份;各类杂志出版量1754万册,其中蒙文版122万册;出版图书5631万册,其中蒙文版526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5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19个,农村牧区有133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6个,妇幼卫生机构117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6.5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6.0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29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20 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7.34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万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31万人,注册护士2.13万人。全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18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42人;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56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08枚,其中国外获奖牌3枚,国内获奖牌105枚,破自治区记录9项。在校学生《青少年体育健康标准》达标率89.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和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4个,比上年增加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96.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2.1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0个,比上年增加22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58.10 平方公里;年内新建成烟尘控制区 70个,新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 460.60平方公里。全区监测的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6个,较好的2个,轻污染的2个,中污染的1个,极重污染的1个。

    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污染防治和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投入明显增大,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1.98万人,人口出生率9.24‰;死亡人口14.68万人,人口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3.07‰,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79.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12.17万人。城镇人口1064.64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乡村人口131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68万人;男性人口1228.26万人,女性人口1151.3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老年人口达149.41万人。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和各地区出台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2.94元,比上年增加962.10元,增长15.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7.66元,比上年增加181.66元,增长8.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为31.5%,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28.3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1.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56万人,比上年减少5.33万人;全年有252.49万职工和64.4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70.46万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长8.7%。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25万张,比上年增长1.8%,收养1.61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5995个,其中建起星光老年之家408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2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341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要求,为更加准确地表述GDP“中文译名”,从2004年1月起全国为“国内生产总值”,分地区为“××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环境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按照国家新标准重新确定,故与上年数据不可比。

附表1: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2003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    市

农村牧区

食品类

粮  食

肉禽及其制品

油脂类

蛋  品

水产品

干鲜果

烟酒及用品

衣着类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  住

服务项目

城  市

农  村

102.2

101.5

103.5

102.8

100.2

101.8

116.0

94.1

94.4

125.1

107.8

99.4

88.7

98.1

98.9

97.3

112.0

99.7

108.3

105.2

111.3


  
附表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其中:小麦

玉米

稻谷

豆类

其中:大豆

薯类

油料

甜菜

水果

肉类总产量

猪牛羊肉产量

猪肉

牛肉

羊肉

禽蛋

奶类总产量

其中:牛奶

羊毛

其中:绵羊毛

山羊绒

大牲畜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羊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猪存栏

  年中数

  年末数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头

万头

 

万只

万只

 

万口

万口

1360.73

78.96

888.70

45.00

93.87

53.62

174.53

102.29

99.44

20.09

162.72

140.62

71.27

24.03

45.32

34.44

312.21

308.02

7.50

6.93

5338

 

718.07

615.43

 

6396.08

4450.14

 

873.48

647.73

-3.2

-35.0

8.2

-19.6

-32.9

-44.4

3.6

-6.1

-49.0

13.6

11.6

9.7

-4.8

23.3

34.0

24.5

84.9

86.5

17.9

18.3

17.8

 

10.1

13.3

 

12.7

12.6

 

-6.4

-5.0


 

附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食用植物油

鲜、冻畜肉

淀粉

机制糖

乳制品

液体乳

原盐

卷烟

呢绒

轻革

白酒

啤酒

软饮料

配混合饲料

服装

移动电话机

微型计算机

彩色电视机

轮胎外胎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箱

万吨

万米

万米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件

万部

万部

万部

万条

146.53

25.64

23.46

18.19

14.74

13.87

163.92

148.72

30.50

2.26

540.12

4684.55

5.28

8.31

43.54

7.01

125.30

3013.95

222.60

5.06

134.30

11.61

53.3

46.0

1.5

62.1

–21.5

37.3

122.5

–0.3

1.7

–5.0

–1.9

–11.2

–22.9

–48.0

3.7

50.1

68.6

42.8

122.0

-18.7

6.0

-48.2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

洗煤

天然原油

天然气

发电量

生铁

成品钢材

十种有色金属

木材

水泥

平板玻璃

釉面砖

电石

烧碱

纯碱

化肥(折纯)

载货汽车

小型拖拉机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立方米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立方米

万吨

万重量箱

万平方米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14706.82

1323.68

92.34

11.57

647.73

606.90

576.83

560.36

33.96

255.35

947.86

852.49

281.50

116.76

19.19

60.84

50.93

2709.00

1335.00

28.2

43.1

11.5

36.3

25.1

9.1

11.9

15.6

61.3

-7.0

20.4

13.3

56.4

43.2

-6.3

-20.1

4.6

101.0

-68.0


  

附表4:城乡人民生活


项    目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彩色电视机

电  冰  箱

电  风  扇

电  炊  具

洗  衣  机

家用电脑

摩  托  车

农牧民平均每百户耐
用消费品拥有量

电  视  机

  其中:彩电

电  冰  箱

电  风  扇

洗  衣  机

摩  托  车

 

 

 

 

 

 

113

78

66

146

93

11

28

 

 

102

65

10

11

30

38

 

 

2.4

1.4

2.5

2.5

1.8

38.5

10.4

 

 

1.0

14.0

11.1

3.5

3.5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