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1-11-26 10:06:24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由“一群城市”变为“一个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呼包鄂乌协同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利于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造福四地人民,因此对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路径的研究意义深远。

一、主要发展机遇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呼包鄂三市空间地理集中、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内蒙古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并将乌兰察布市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呼包鄂乌实现了从打基础、建机制、寻突破的协同发展阶段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明确说明,强调要重点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以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与此同时,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印发《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9月20日,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先后签署了《2020-2021年呼包鄂榆城市群重点事项合作协议》《2020-2021年呼包鄂乌协同发展重点事项合作协议》《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呼包鄂乌协同发展运行机制》。10月31日,内蒙古人民政府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协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共筑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到《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再到《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政府战略更加全面、规划更加细致、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一个个纲领性文件为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指明了出路,也为城市群发展保驾护航。

二、目前发展现状

呼包鄂乌城市群地处内蒙古中西部,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15.7%。城市群所辖37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行政区13个,行政旗县24个。城市群资源丰富,2020年探明煤炭储量2652.0亿吨,占全区51.2%;铁储量20.1亿吨,占全区47.6%。

(一)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增长平稳,集聚效应明显。“十三五”时期,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5%,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020年,四市生产总值9948.6亿元,占全区比重为57.5%,其中呼包鄂三市占比达52.5%,从占比情况来看,乌兰察布市经济规模明显偏小,但是“十三五”时期,以年均7.0%增速高于四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情况

                                                         单位:%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呼包鄂乌

56.8

57.5

57.4

57.6

57.3

呼和浩特市

16.2

16.3

16.1

16.2

16.1

包头市

15.2

15.4

15.6

15.8

16.1

鄂尔多斯市

20.8

21.2

21.1

20.9

20.4

乌兰察布市

4.6

4.6

4.6

4.7

4.8

产业结构优化,人均水平较高。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1:43.3:5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鄂尔多斯市164387元,居全区之首,包头市为102949元、呼和浩特市为81656元,均高于全区72062元。

(二)人口就业情况

人口聚集程度较高。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常住人口1001.5万人,占全区总人数的4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39%。其中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15%,包头市为86.16%、鄂尔多斯市为77.45%,乌兰察布市较低为59.7%。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对比图

就业人数及收入较高。2020年,四市年末就业人员490.9万人,占全区39.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包头市45879元位列全区第一,鄂尔多斯市42374元、呼和浩特市39230元分别位列第三、第五。按照城乡划分,城镇常住人均可支配收入呼包鄂三市位列全区前三位,其中包头市50981元为全区最高;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鄂尔多斯市21576元位列全区第三,包头市20710元位列第四、呼和浩特市20489元位列第六位。

(三)教育卫生情况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度较高。2020年,内蒙古共有高等院校54所,其中呼和浩特市26所、包头市5所、鄂尔多斯市4所、乌兰察布市3所,四市占全区70.4%。四市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位37.7万人,占全区77.5%;研究生2.8万人,占全区94.2%;教职工2.1万人,占全区72.0%。

文化娱乐场所较为丰富。2020年,四市公共图书馆41个,占全区35.0%;博物馆63个,占全区36.6%;艺术表演团体(事业)31个,占全区33.0%;娱乐场所401个,占33.7%。

卫生机构不断增加。2020年,四市拥有卫生机构8139所,占全区33.1%,比2016年增长800所,占比增加1.8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情况

运输基本情况。2020年,四市公路总里程58795公里,占全区28.0%;客运量735万人,占全区22.8%;货运量54663万吨,占全区50.2%。

城市道路情况。四市城市道路长度7593.4公里,占全区42.9%,城市道路面积17141.3万平方米,占全区比重为46.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鄂尔多斯市47.7平方米、乌兰察布市31.1平方米,均高于全区水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较全区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五)城市基础设施

呼包鄂乌四市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城市、活力城市,推动供水、燃气、排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改造升级。2020年,四市天然气管道长度7907公里,比2016年增加1681公里,增长27.0%;城市排水管道长度7556公里,比2016年增加774公里,增长11.4%。

2020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表

                                               单位:%


公共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全区

97.2

94.7

97.3

99.0

呼和浩特市

94.3

92.0

98.6

100.0

包头市

99.6

98.3

96.3

100.0

鄂尔多斯市

99.2

94.6

98.5

99.9

乌兰察布市

97.4

89.9

96.8

98.1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20年,呼包鄂乌四市投资同比增长0.4%,高于全区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占全区投资的46.7%,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2020年,四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区民间投资8.8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高于全区水平。四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3%,高于全部第一产业投资1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持续回落。四市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6.6%,占第二产业投资的52.6%,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2020年,四市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

三、面临主要问题

(一)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中心城市能级不高

呼包鄂乌区域位于内蒙古中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虽然这一区域是内蒙古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但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整体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这一区域内部,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首府,其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与其他发达省会城市相比,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对优质资源的虹吸能力、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二)产业结构层级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比明显偏高,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产业核心技术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导致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三)生态交通存在短板,城市群发展潜力有待开发

城市群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跨区域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除此之外,交通也是限制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的障碍。内蒙古地区高铁网络还不发达,城际交通网还未织密,时间、空间限制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制约了呼包鄂乌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的联系。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一)积极做大经济总量,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把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发力点,通过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制度改革充分破除行政区划约束,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呼和浩特市要发挥“领头雁”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推进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打造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做大做强乳制品产业,提升“中国乳都”核心地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在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持续大幅增加研发投入,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在城市群发展中,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抓手,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境、现代农牧业等重点领域,把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城市群发展注入新鲜、强大活力。

(三)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美好家园

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优质服务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修复,留足生态修复空间,守护好碧水蓝天净土。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城镇化,优化改进公租房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城市群居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布与解读

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26 10:0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朗读

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现状与思考,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由“一群城市”变为“一个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呼包鄂乌协同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利于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造福四地人民,因此对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路径的研究意义深远。
  一、主要发展机遇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呼包鄂三市空间地理集中、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内蒙古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并将乌兰察布市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呼包鄂乌实现了从打基础、建机制、寻突破的协同发展阶段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明确说明,强调要重点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以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与此同时,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印发《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9月20日,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先后签署了《2020-2021年呼包鄂榆城市群重点事项合作协议》《2020-2021年呼包鄂乌协同发展重点事项合作协议》《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呼包鄂乌协同发展运行机制》。10月31日,内蒙古人民政府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协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共筑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从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到《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再到《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政府战略更加全面、规划更加细致、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一个个纲领性文件为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指明了出路,也为城市群发展保驾护航。
  二、目前发展现状
  呼包鄂乌城市群地处内蒙古中西部,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15.7%。城市群所辖37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行政区13个,行政旗县24个。城市群资源丰富,2020年探明煤炭储量2652.0亿吨,占全区51.2%;铁储量20.1亿吨,占全区47.6%。
  (一)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增长平稳,集聚效应明显。“十三五”时期,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5%,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020年,四市生产总值9948.6亿元,占全区比重为57.5%,其中呼包鄂三市占比达52.5%,从占比情况来看,乌兰察布市经济规模明显偏小,但是“十三五”时期,以年均7.0%增速高于四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情况
                                                           单位:%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呼包鄂乌
  56.8
  57.5
  57.4
  57.6
  57.3
  呼和浩特市
  16.2
  16.3
  16.1
  16.2
  16.1
  包头市
  15.2
  15.4
  15.6
  15.8
  16.1
  鄂尔多斯市
  20.8
  21.2
  21.1
  20.9
  20.4
  乌兰察布市
  4.6
  4.6
  4.6
  4.7
  4.8
   
  产业结构优化,人均水平较高。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1:43.3:5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鄂尔多斯市164387元,居全区之首,包头市为102949元、呼和浩特市为81656元,均高于全区72062元。
  (二)人口就业情况
  人口聚集程度较高。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常住人口1001.5万人,占全区总人数的4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39%。其中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15%,包头市为86.16%、鄂尔多斯市为77.45%,乌兰察布市较低为59.7%。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对比图
   
  就业人数及收入较高。2020年,四市年末就业人员490.9万人,占全区39.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包头市45879元位列全区第一,鄂尔多斯市42374元、呼和浩特市39230元分别位列第三、第五。按照城乡划分,城镇常住人均可支配收入呼包鄂三市位列全区前三位,其中包头市50981元为全区最高;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鄂尔多斯市21576元位列全区第三,包头市20710元位列第四、呼和浩特市20489元位列第六位。
  (三)教育卫生情况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度较高。2020年,内蒙古共有高等院校54所,其中呼和浩特市26所、包头市5所、鄂尔多斯市4所、乌兰察布市3所,四市占全区70.4%。四市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位37.7万人,占全区77.5%;研究生2.8万人,占全区94.2%;教职工2.1万人,占全区72.0%。
  文化娱乐场所较为丰富。2020年,四市公共图书馆41个,占全区35.0%;博物馆63个,占全区36.6%;艺术表演团体(事业)31个,占全区33.0%;娱乐场所401个,占33.7%。
  卫生机构不断增加。2020年,四市拥有卫生机构8139所,占全区33.1%,比2016年增长800所,占比增加1.8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情况
  运输基本情况。2020年,四市公路总里程58795公里,占全区28.0%;客运量735万人,占全区22.8%;货运量54663万吨,占全区50.2%。
  城市道路情况。四市城市道路长度7593.4公里,占全区42.9%,城市道路面积17141.3万平方米,占全区比重为46.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鄂尔多斯市47.7平方米、乌兰察布市31.1平方米,均高于全区水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较全区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五)城市基础设施
  呼包鄂乌四市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城市、活力城市,推动供水、燃气、排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改造升级。2020年,四市天然气管道长度7907公里,比2016年增加1681公里,增长27.0%;城市排水管道长度7556公里,比2016年增加774公里,增长11.4%。
   
  2020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表
                                                 单位:%
  公共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全区
  97.2
  94.7
  97.3
  99.0
  呼和浩特市
  94.3
  92.0
  98.6
  100.0
  包头市
  99.6
  98.3
  96.3
  100.0
  鄂尔多斯市
  99.2
  94.6
  98.5
  99.9
  乌兰察布市
  97.4
  89.9
  96.8
  98.1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20年,呼包鄂乌四市投资同比增长0.4%,高于全区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占全区投资的46.7%,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2020年,四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区民间投资8.8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高于全区水平。四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3%,高于全部第一产业投资1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持续回落。四市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6.6%,占第二产业投资的52.6%,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2020年,四市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
  三、面临主要问题
  (一)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中心城市能级不高
  呼包鄂乌区域位于内蒙古中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虽然这一区域是内蒙古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但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整体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这一区域内部,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首府,其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与其他发达省会城市相比,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对优质资源的虹吸能力、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二)产业结构层级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比明显偏高,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产业核心技术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导致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三)生态交通存在短板,城市群发展潜力有待开发
  城市群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跨区域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除此之外,交通也是限制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的障碍。内蒙古地区高铁网络还不发达,城际交通网还未织密,时间、空间限制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制约了呼包鄂乌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的联系。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一)积极做大经济总量,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把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发力点,通过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制度改革充分破除行政区划约束,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呼和浩特市要发挥“领头雁”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推进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打造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做大做强乳制品产业,提升“中国乳都”核心地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在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持续大幅增加研发投入,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在城市群发展中,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抓手,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境、现代农牧业等重点领域,把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城市群发展注入新鲜、强大活力。
  (三)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美好家园
  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优质服务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修复,留足生态修复空间,守护好碧水蓝天净土。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城镇化,优化改进公租房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城市群居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由“一群城市”变为“一个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呼包鄂乌协同发展,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利于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造福四地人民,因此对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路径的研究意义深远。

一、主要发展机遇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呼包鄂三市空间地理集中、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内蒙古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并将乌兰察布市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呼包鄂乌实现了从打基础、建机制、寻突破的协同发展阶段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明确说明,强调要重点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以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与此同时,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印发《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9月20日,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先后签署了《2020-2021年呼包鄂榆城市群重点事项合作协议》《2020-2021年呼包鄂乌协同发展重点事项合作协议》《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呼包鄂乌协同发展运行机制》。10月31日,内蒙古人民政府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协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共筑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到《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再到《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政府战略更加全面、规划更加细致、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一个个纲领性文件为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指明了出路,也为城市群发展保驾护航。

二、目前发展现状

呼包鄂乌城市群地处内蒙古中西部,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15.7%。城市群所辖37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行政区13个,行政旗县24个。城市群资源丰富,2020年探明煤炭储量2652.0亿吨,占全区51.2%;铁储量20.1亿吨,占全区47.6%。

(一)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增长平稳,集聚效应明显。“十三五”时期,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5%,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020年,四市生产总值9948.6亿元,占全区比重为57.5%,其中呼包鄂三市占比达52.5%,从占比情况来看,乌兰察布市经济规模明显偏小,但是“十三五”时期,以年均7.0%增速高于四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情况

                                                         单位:%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呼包鄂乌

56.8

57.5

57.4

57.6

57.3

呼和浩特市

16.2

16.3

16.1

16.2

16.1

包头市

15.2

15.4

15.6

15.8

16.1

鄂尔多斯市

20.8

21.2

21.1

20.9

20.4

乌兰察布市

4.6

4.6

4.6

4.7

4.8

产业结构优化,人均水平较高。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1:43.3:5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鄂尔多斯市164387元,居全区之首,包头市为102949元、呼和浩特市为81656元,均高于全区72062元。

(二)人口就业情况

人口聚集程度较高。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常住人口1001.5万人,占全区总人数的4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39%。其中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15%,包头市为86.16%、鄂尔多斯市为77.45%,乌兰察布市较低为59.7%。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对比图

就业人数及收入较高。2020年,四市年末就业人员490.9万人,占全区39.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包头市45879元位列全区第一,鄂尔多斯市42374元、呼和浩特市39230元分别位列第三、第五。按照城乡划分,城镇常住人均可支配收入呼包鄂三市位列全区前三位,其中包头市50981元为全区最高;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鄂尔多斯市21576元位列全区第三,包头市20710元位列第四、呼和浩特市20489元位列第六位。

(三)教育卫生情况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度较高。2020年,内蒙古共有高等院校54所,其中呼和浩特市26所、包头市5所、鄂尔多斯市4所、乌兰察布市3所,四市占全区70.4%。四市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位37.7万人,占全区77.5%;研究生2.8万人,占全区94.2%;教职工2.1万人,占全区72.0%。

文化娱乐场所较为丰富。2020年,四市公共图书馆41个,占全区35.0%;博物馆63个,占全区36.6%;艺术表演团体(事业)31个,占全区33.0%;娱乐场所401个,占33.7%。

卫生机构不断增加。2020年,四市拥有卫生机构8139所,占全区33.1%,比2016年增长800所,占比增加1.8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情况

运输基本情况。2020年,四市公路总里程58795公里,占全区28.0%;客运量735万人,占全区22.8%;货运量54663万吨,占全区50.2%。

城市道路情况。四市城市道路长度7593.4公里,占全区42.9%,城市道路面积17141.3万平方米,占全区比重为46.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鄂尔多斯市47.7平方米、乌兰察布市31.1平方米,均高于全区水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较全区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五)城市基础设施

呼包鄂乌四市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城市、活力城市,推动供水、燃气、排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改造升级。2020年,四市天然气管道长度7907公里,比2016年增加1681公里,增长27.0%;城市排水管道长度7556公里,比2016年增加774公里,增长11.4%。

2020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表

                                               单位:%


公共供水普及率

燃气普及率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全区

97.2

94.7

97.3

99.0

呼和浩特市

94.3

92.0

98.6

100.0

包头市

99.6

98.3

96.3

100.0

鄂尔多斯市

99.2

94.6

98.5

99.9

乌兰察布市

97.4

89.9

96.8

98.1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20年,呼包鄂乌四市投资同比增长0.4%,高于全区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占全区投资的46.7%,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2020年,四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区民间投资8.8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高于全区水平。四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3%,高于全部第一产业投资1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持续回落。四市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6.6%,占第二产业投资的52.6%,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2020年,四市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

三、面临主要问题

(一)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中心城市能级不高

呼包鄂乌区域位于内蒙古中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虽然这一区域是内蒙古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但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整体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这一区域内部,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首府,其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与其他发达省会城市相比,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对优质资源的虹吸能力、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二)产业结构层级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2020年,呼包鄂乌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比明显偏高,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产业核心技术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导致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三)生态交通存在短板,城市群发展潜力有待开发

城市群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跨区域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除此之外,交通也是限制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的障碍。内蒙古地区高铁网络还不发达,城际交通网还未织密,时间、空间限制着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制约了呼包鄂乌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的联系。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一)积极做大经济总量,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把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发力点,通过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制度改革充分破除行政区划约束,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呼和浩特市要发挥“领头雁”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推进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打造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做大做强乳制品产业,提升“中国乳都”核心地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在呼包鄂乌城市群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持续大幅增加研发投入,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在城市群发展中,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抓手,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境、现代农牧业等重点领域,把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城市群发展注入新鲜、强大活力。

(三)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美好家园

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优质服务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与湿地保护修复,留足生态修复空间,守护好碧水蓝天净土。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城镇化,优化改进公租房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城市群居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