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2021-11-25 14:43:58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同全国一样,40年春华秋实,内蒙古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发生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常住人口数量增加24%以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下降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1927.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1%;1982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0.89%,全区常住人口增加到2470.6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4%;2010年-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减少到2404.92万人,年平均减少0.27%,占全国总人口的1.7%。

 1982年-2020年,内蒙古常住人口增长24.77%,年平均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内蒙古常住人口数量小幅减少。

二、家庭户户数增加,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1982年全区有家庭户418.75万户,平均户规模为4.51人;2020年全区有家庭户948.4万户,平均户规模2.35人。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生活观念改变,呈现出家庭户户数增多,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

三、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民族种类逐渐齐全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与此相应的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全区居住着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99.6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5.55%;1990年居住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增加到48个,少数民族人口416.64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9.42%;2000年居住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增加到54个,少数民族人口493.1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76%;2010年全区居住着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5.5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46%;2020年全区居住着56个民族,是民族种类齐全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达511.3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26%。

 改革开放后,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以年平均增长1.42%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期全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速0.58%,汉族人口年平均增速0.4%),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1982年全区城镇化率28.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2个百分点;1990年全区城镇化率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2个百分点;2000年全区城镇化率42.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城镇化率55.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5个百分点;202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67.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全区城镇化率提高了38.6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提升幅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常住人口性别比回落

 1982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02,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2.72;199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8.3,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1.7;200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7.17,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0.43;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8.05,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2.85;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4.26,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低0.81。

 1982年-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常住人口性别比回落,性别结构趋于正常。

 六、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1982年全区0-14岁人口比重35.51%,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3.61%,老少比10.16%,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199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200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201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2020年全区0-14岁人口比重14.0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3.05%,老少比92.93%,人口年龄结构滑向深度老年化。

 改革开放后,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经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老年化程度越来越深。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布与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发布时间:2021-11-25 14:4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朗读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同全国一样,40年春华秋实,内蒙古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发生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常住人口数量增加24%以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下降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1927.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1%;1982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0.89%,全区常住人口增加到2470.6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4%;2010年-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减少到2404.92万人,年平均减少0.27%,占全国总人口的1.7%。
   1982年-2020年,内蒙古常住人口增长24.77%,年平均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内蒙古常住人口数量小幅减少。
   二、家庭户户数增加,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1982年全区有家庭户418.75万户,平均户规模为4.51人;2020年全区有家庭户948.4万户,平均户规模2.35人。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生活观念改变,呈现出家庭户户数增多,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
   三、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民族种类逐渐齐全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与此相应的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全区居住着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99.6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5.55%;1990年居住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增加到48个,少数民族人口416.64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9.42%;2000年居住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增加到54个,少数民族人口493.1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76%;2010年全区居住着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5.5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46%;2020年全区居住着56个民族,是民族种类齐全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达511.3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26%。
   改革开放后,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以年平均增长1.42%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期全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速0.58%,汉族人口年平均增速0.4%),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1982年全区城镇化率28.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2个百分点;1990年全区城镇化率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2个百分点;2000年全区城镇化率42.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城镇化率55.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5个百分点;202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67.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全区城镇化率提高了38.6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提升幅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常住人口性别比回落
   1982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02,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2.72;199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8.3,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1.7;200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7.17,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0.43;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8.05,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2.85;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4.26,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低0.81。
   1982年-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常住人口性别比回落,性别结构趋于正常。
   六、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1982年全区0-14岁人口比重35.51%,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3.61%,老少比10.16%,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199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200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201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2020年全区0-14岁人口比重14.0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3.05%,老少比92.93%,人口年龄结构滑向深度老年化。
   改革开放后,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经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老年化程度越来越深。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同全国一样,40年春华秋实,内蒙古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发生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常住人口数量增加24%以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下降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1927.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1%;1982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0.89%,全区常住人口增加到2470.6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4%;2010年-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减少到2404.92万人,年平均减少0.27%,占全国总人口的1.7%。

 1982年-2020年,内蒙古常住人口增长24.77%,年平均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内蒙古常住人口数量小幅减少。

二、家庭户户数增加,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1982年全区有家庭户418.75万户,平均户规模为4.51人;2020年全区有家庭户948.4万户,平均户规模2.35人。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持续改善,生活观念改变,呈现出家庭户户数增多,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

三、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民族种类逐渐齐全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与此相应的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全区居住着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99.6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5.55%;1990年居住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增加到48个,少数民族人口416.64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9.42%;2000年居住在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增加到54个,少数民族人口493.1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76%;2010年全区居住着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5.5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46%;2020年全区居住着56个民族,是民族种类齐全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达511.3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26%。

 改革开放后,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以年平均增长1.42%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期全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速0.58%,汉族人口年平均增速0.4%),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1982年全区城镇化率28.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2个百分点;1990年全区城镇化率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2个百分点;2000年全区城镇化率42.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城镇化率55.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5个百分点;202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67.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全区城镇化率提高了38.6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提升幅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常住人口性别比回落

 1982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02,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2.72;199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8.3,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1.7;200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7.17,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0.43;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8.05,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2.85;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4.26,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低0.81。

 1982年-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常住人口性别比回落,性别结构趋于正常。

 六、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1982年全区0-14岁人口比重35.51%,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3.61%,老少比10.16%,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199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200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2010年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2020年全区0-14岁人口比重14.0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3.05%,老少比92.93%,人口年龄结构滑向深度老年化。

 改革开放后,全区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经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老年化程度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