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服务业百年历经风雨 新时代蓄力扬帆起航
2021-11-23 11:42:59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一、百年实现从无到有,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一)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内蒙古服务业萌生起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国期间,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尚未形成有序状态。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逐渐焕发生机。当时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发展中的起步行业,铁路和道路逐步投入修建。1947年全区铁路线路里程和公路线路里程仅为1557公里和1974公里,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分别为76台和18台,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0.87亿元。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内蒙古同全国一样,自1953年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背景下,内蒙古服务业逐步开始发展,1952年—1978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2.2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9%,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相对偏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的内蒙古服务业扬帆起航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打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窗口。20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内蒙古经济加快复苏。改革开放的30余年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生跨越式发展,第二产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1978年—2012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12.7亿元增加到4463.3亿元,年均增长14.7%,占GDP的比重从21.9%上升到42.6%。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在1992年—2012年期间,全区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内蒙古服务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引领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经济发展,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推进全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2012年—2020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4463.3亿元增加到8466.7亿元,8年间增长63.0%,年均增长6.3%,高于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2.6%增长至48.8%,自2013年起,服务业增加值的占GDP的比重连续8年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一)人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党的百年历程见证了内蒙古人民从物资短缺到生活富裕的巨大转变。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47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60.5亿元,增长近6万倍。随着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模式日新月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作为“元老”产业在时代的历史车轮中不断更新着发展形态。2020年,内蒙古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交易额为5562亿元,自2015年有此项调查以来,年均增长24.6%。信息传输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推进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也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消费服务。

(二)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服务业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尤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逐渐下降。2018年,全区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20年,全区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588万人,是1965年的11.4倍,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47.3%,高出1965年36.4个百分点,也分别高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11.6个和30.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投资引领地位日趋巩固

产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投资为保障,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四十余年的投资累积,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时期,全区争取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加强第三产业投资建设,全区服务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1999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1.7%。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区将补短板、惠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202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为55.5%,高出1978年比重14.8个百分点,为服务业积蓄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一)传统服务业主导作用减轻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服务业逐步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以交通运输和商贸传统行业为支撑。改革开放以后,政策环境逐渐宽松,门类布局合理的服务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产业的问题仍然存在。1952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商贸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6.5%,即服务业近一半的贡献来自两个传统行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逐步转型升级,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也相对减轻,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下降到33.4%,其他行业也伴随时代的发展纷纷崛起。

(二)新兴服务业逐步崭露头角

随着传统行业的持续发展,新兴行业也逐渐进入视野。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快速成长,卫生、文体娱乐、科学研究、水利等诸多行业百年来也得到从无到有的发展。1985年—2020年间,全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从6.0%提升至10.5%;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从1.9%提升至1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1.1%提升至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无到有实现增加值占比为4.4%。新兴行业在时代进步的洗礼下不断创新,多年的不懈发展让内蒙古服务业从最初的单一结构转变为门类齐全、业态丰富的鲜活多产业融合发展。


(三)各行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业规模扩大。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道,掌握着经济运行的命脉,奔驰的车轮为各类产业活动发挥着驱动作用,平稳的道路为经济生产运行提供了流通基础。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铁路、公路线路里程分别从1557公里和1974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4万公里和21万公里,分别增长8.1倍和105.5倍;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分别从76辆和18辆增加到2020年的48.5万辆和480.6万辆,分别增长6376.2倍和26.7万倍。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交通运输综合设施加速建成,运输里程不断延展,运输设备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邮政电信业转型升级。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延伸产业,邮政电信逐步兴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1978年到2020年间,全区邮电局所由857处增加到1512处,增长1.8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快递市场迅速崛起。从1990年到2020年间,邮政业务总量由0.7亿元激增到63.7亿元,增长85.4倍。目前,邮政行业已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多种运输形式的现代邮政网络。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革新,电信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进展,光纤宽带加快普及,2020年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53.9万公里。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1G到5G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金融业初步建立。随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体系日益健全,内蒙古逐渐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金融业体系。现代金融已不仅限于柜台存贷款业务,服务业方式基本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理财、基金、网贷服务等多方满足人民的需求。1949年—2020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0.01亿元增加到2.4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0.02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金融领域对经济贡献持续增大。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内蒙古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正在加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4%,比2012年提升1.6个百分点。信息软件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锐不可当的势头推动经济发展,内蒙古依托乳业等资源优势,以本土龙头企业伊利、蒙牛集团为引领,加快融入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交易不断融合,促进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孕育。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内蒙古服务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服务业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内蒙古将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发挥经济主引擎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布与解读

服务业百年历经风雨 新时代蓄力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21-11-23 11:42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朗读

服务业百年历经风雨 新时代蓄力扬帆起航,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一、百年实现从无到有,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一)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内蒙古服务业萌生起步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国期间,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尚未形成有序状态。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逐渐焕发生机。当时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发展中的起步行业,铁路和道路逐步投入修建。1947年全区铁路线路里程和公路线路里程仅为1557公里和1974公里,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分别为76台和18台,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0.87亿元。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内蒙古同全国一样,自1953年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背景下,内蒙古服务业逐步开始发展,1952年—1978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2.2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9%,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相对偏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的内蒙古服务业扬帆起航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打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窗口。20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内蒙古经济加快复苏。改革开放的30余年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生跨越式发展,第二产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1978年—2012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12.7亿元增加到4463.3亿元,年均增长14.7%,占GDP的比重从21.9%上升到42.6%。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在1992年—2012年期间,全区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内蒙古服务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引领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经济发展,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推进全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2012年—2020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4463.3亿元增加到8466.7亿元,8年间增长63.0%,年均增长6.3%,高于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2.6%增长至48.8%,自2013年起,服务业增加值的占GDP的比重连续8年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一)人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党的百年历程见证了内蒙古人民从物资短缺到生活富裕的巨大转变。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47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60.5亿元,增长近6万倍。随着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模式日新月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作为“元老”产业在时代的历史车轮中不断更新着发展形态。2020年,内蒙古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交易额为5562亿元,自2015年有此项调查以来,年均增长24.6%。信息传输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推进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也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消费服务。
  (二)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服务业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尤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逐渐下降。2018年,全区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20年,全区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588万人,是1965年的11.4倍,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47.3%,高出1965年36.4个百分点,也分别高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11.6个和30.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投资引领地位日趋巩固
  产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投资为保障,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四十余年的投资累积,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时期,全区争取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加强第三产业投资建设,全区服务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1999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1.7%。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区将补短板、惠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202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为55.5%,高出1978年比重14.8个百分点,为服务业积蓄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一)传统服务业主导作用减轻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服务业逐步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以交通运输和商贸传统行业为支撑。改革开放以后,政策环境逐渐宽松,门类布局合理的服务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产业的问题仍然存在。1952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商贸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6.5%,即服务业近一半的贡献来自两个传统行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逐步转型升级,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也相对减轻,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下降到33.4%,其他行业也伴随时代的发展纷纷崛起。
  (二)新兴服务业逐步崭露头角
  随着传统行业的持续发展,新兴行业也逐渐进入视野。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快速成长,卫生、文体娱乐、科学研究、水利等诸多行业百年来也得到从无到有的发展。1985年—2020年间,全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从6.0%提升至10.5%;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从1.9%提升至1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1.1%提升至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无到有实现增加值占比为4.4%。新兴行业在时代进步的洗礼下不断创新,多年的不懈发展让内蒙古服务业从最初的单一结构转变为门类齐全、业态丰富的鲜活多产业融合发展。
   
  (三)各行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业规模扩大。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道,掌握着经济运行的命脉,奔驰的车轮为各类产业活动发挥着驱动作用,平稳的道路为经济生产运行提供了流通基础。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铁路、公路线路里程分别从1557公里和1974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4万公里和21万公里,分别增长8.1倍和105.5倍;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分别从76辆和18辆增加到2020年的48.5万辆和480.6万辆,分别增长6376.2倍和26.7万倍。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交通运输综合设施加速建成,运输里程不断延展,运输设备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邮政电信业转型升级。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延伸产业,邮政电信逐步兴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1978年到2020年间,全区邮电局所由857处增加到1512处,增长1.8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快递市场迅速崛起。从1990年到2020年间,邮政业务总量由0.7亿元激增到63.7亿元,增长85.4倍。目前,邮政行业已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多种运输形式的现代邮政网络。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革新,电信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进展,光纤宽带加快普及,2020年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53.9万公里。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1G到5G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金融业初步建立。随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体系日益健全,内蒙古逐渐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金融业体系。现代金融已不仅限于柜台存贷款业务,服务业方式基本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理财、基金、网贷服务等多方满足人民的需求。1949年—2020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0.01亿元增加到2.4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0.02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金融领域对经济贡献持续增大。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内蒙古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正在加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4%,比2012年提升1.6个百分点。信息软件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锐不可当的势头推动经济发展,内蒙古依托乳业等资源优势,以本土龙头企业伊利、蒙牛集团为引领,加快融入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交易不断融合,促进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孕育。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内蒙古服务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服务业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内蒙古将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发挥经济主引擎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一、百年实现从无到有,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一)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内蒙古服务业萌生起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国期间,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局面,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尚未形成有序状态。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逐渐焕发生机。当时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发展中的起步行业,铁路和道路逐步投入修建。1947年全区铁路线路里程和公路线路里程仅为1557公里和1974公里,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分别为76台和18台,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0.87亿元。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内蒙古同全国一样,自1953年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以工业发展为主的背景下,内蒙古服务业逐步开始发展,1952年—1978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2.2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9%,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相对偏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的内蒙古服务业扬帆起航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开放打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窗口。20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内蒙古经济加快复苏。改革开放的30余年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生跨越式发展,第二产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1978年—2012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12.7亿元增加到4463.3亿元,年均增长14.7%,占GDP的比重从21.9%上升到42.6%。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在1992年—2012年期间,全区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内蒙古服务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服务业引领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经济发展,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推进全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2012年—2020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从4463.3亿元增加到8466.7亿元,8年间增长63.0%,年均增长6.3%,高于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2.6%增长至48.8%,自2013年起,服务业增加值的占GDP的比重连续8年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一)人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党的百年历程见证了内蒙古人民从物资短缺到生活富裕的巨大转变。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47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760.5亿元,增长近6万倍。随着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模式日新月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作为“元老”产业在时代的历史车轮中不断更新着发展形态。2020年,内蒙古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交易额为5562亿元,自2015年有此项调查以来,年均增长24.6%。信息传输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推进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也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消费服务。

(二)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服务业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尤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逐渐下降。2018年,全区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20年,全区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588万人,是1965年的11.4倍,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47.3%,高出1965年36.4个百分点,也分别高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11.6个和30.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投资引领地位日趋巩固

产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投资为保障,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四十余年的投资累积,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时期,全区争取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加强第三产业投资建设,全区服务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1999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1.7%。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区将补短板、惠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202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为55.5%,高出1978年比重14.8个百分点,为服务业积蓄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一)传统服务业主导作用减轻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服务业逐步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以交通运输和商贸传统行业为支撑。改革开放以后,政策环境逐渐宽松,门类布局合理的服务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产业的问题仍然存在。1952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商贸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6.5%,即服务业近一半的贡献来自两个传统行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逐步转型升级,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也相对减轻,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下降到33.4%,其他行业也伴随时代的发展纷纷崛起。

(二)新兴服务业逐步崭露头角

随着传统行业的持续发展,新兴行业也逐渐进入视野。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快速成长,卫生、文体娱乐、科学研究、水利等诸多行业百年来也得到从无到有的发展。1985年—2020年间,全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从6.0%提升至10.5%;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从1.9%提升至1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1.1%提升至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无到有实现增加值占比为4.4%。新兴行业在时代进步的洗礼下不断创新,多年的不懈发展让内蒙古服务业从最初的单一结构转变为门类齐全、业态丰富的鲜活多产业融合发展。


(三)各行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业规模扩大。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道,掌握着经济运行的命脉,奔驰的车轮为各类产业活动发挥着驱动作用,平稳的道路为经济生产运行提供了流通基础。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铁路、公路线路里程分别从1557公里和1974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4万公里和21万公里,分别增长8.1倍和105.5倍;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分别从76辆和18辆增加到2020年的48.5万辆和480.6万辆,分别增长6376.2倍和26.7万倍。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交通运输综合设施加速建成,运输里程不断延展,运输设备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邮政电信业转型升级。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延伸产业,邮政电信逐步兴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1978年到2020年间,全区邮电局所由857处增加到1512处,增长1.8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快递市场迅速崛起。从1990年到2020年间,邮政业务总量由0.7亿元激增到63.7亿元,增长85.4倍。目前,邮政行业已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多种运输形式的现代邮政网络。随着近年来通信技术的革新,电信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进展,光纤宽带加快普及,2020年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53.9万公里。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1G到5G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金融业初步建立。随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体系日益健全,内蒙古逐渐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金融业体系。现代金融已不仅限于柜台存贷款业务,服务业方式基本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金融产品更加丰富,理财、基金、网贷服务等多方满足人民的需求。1949年—2020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0.01亿元增加到2.4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0.02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金融领域对经济贡献持续增大。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内蒙古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正在加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4%,比2012年提升1.6个百分点。信息软件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锐不可当的势头推动经济发展,内蒙古依托乳业等资源优势,以本土龙头企业伊利、蒙牛集团为引领,加快融入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交易不断融合,促进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孕育。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内蒙古服务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服务业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内蒙古将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发挥经济主引擎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