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015-12-14 00:00:00     来源: 自治区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统计报告[2015]第228期

2014年全国总人口为13.68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09%。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5%。如果把60岁以上的人口作为老年人口,据有关部门初步预测,未来20年我国将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中国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贯穿整个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地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内蒙古当前和今后必须面临的一个基本区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不同年龄人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经济社会特征,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给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但更多是负面的。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格局、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这三个要素的改变而影响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和参与率发生变化,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人口老龄化使得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劳动力负担加重;二是劳动力趋于高龄化,劳动参与率下降。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人口高龄化,同较低年龄组相比,高龄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短期内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过低的劳动力参与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利用率降低;三是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劳动力相对供给减少。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人口老龄化,造成年长者的比重上升,中青年人的比重下降,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四是劳动者报酬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由前所述,老龄化使劳动力相对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就会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企业面临利润下降和收入减少的风险。同时,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

(二)影响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向老年人倾斜,消费需求下降。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和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必然使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适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某些只适合于老年人的特殊项目、产品和服务。

人口老龄化对扩大社会总体需求不利。老年人重储蓄,投资意向和消费倾向较弱,消费水平较低。所以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会减少家庭的消费需求,降低社会总体的消费需求,削弱社会的经济活力,不利于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2.投资内容和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社会投资的内容也会相应地改变,产业结构也会进行相应地调整。一些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产业将得到发展,将出现一批专门为老年人口生产消费品和为老年人口服务的行业。

(三)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人口老龄化使得抚养系数发生变化,引起社会消费和储蓄比例发生变化,国民收入中用于养老、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大幅上升,用于发展的公共投资比例减少,可能会影响投资规模,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四)影响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使高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大,同年轻人相比,高年龄段劳动人口的思想保守,缺乏进取心和创业精神。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总体劳动力人口接受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差,不利于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五)制约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求劳动力的技术结构与之相适应,老年人接受新技术的速度慢,培训费用高,难以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制约新型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老年人口自身与其家庭、子女的问题和养老问题,但更广泛的和深层的还牵涉到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如社会负担、社会结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社会管理等。

(一)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致使家庭养老负担加大。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会。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人口寿命增加,家庭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家庭养老的承受能力下降。再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竞争的加剧、跨地域的流动频繁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深化,大多成年的独生子女自身生存和发展存在很大压力,他们对老年人的赡养更加力不从心,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加之昂贵的医疗、养老费用,这都使得以家庭赡养为主的传统方式面临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中用于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社会费用的支出不断增加,特别是用于老年人口退休养老金和医疗费用“两金”的开支迅速上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长,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缴费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人数相对减少,而领取退休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快速增加,支出规模逐年增大,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人口的心理变化。

在居家养老功能弱化的同时,社会养老又力量不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能满足。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和能力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给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在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的同时,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日益突出。

(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赋予了社会公共管理新的内容,向社会公共管理提出更多要求;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价值取向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给社会管理增加新的压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布与解读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12-14 00:00
来源:自治区统计局
朗读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hlcmspagerstart-->
   
  统计报告[2015]第228期
  2014年全国总人口为13.68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09%。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5%。如果把60岁以上的人口作为老年人口,据有关部门初步预测,未来20年我国将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中国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贯穿整个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地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内蒙古当前和今后必须面临的一个基本区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不同年龄人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经济社会特征,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给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但更多是负面的。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格局、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这三个要素的改变而影响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和参与率发生变化,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人口老龄化使得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劳动力负担加重;二是劳动力趋于高龄化,劳动参与率下降。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人口高龄化,同较低年龄组相比,高龄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短期内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过低的劳动力参与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利用率降低;三是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劳动力相对供给减少。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人口老龄化,造成年长者的比重上升,中青年人的比重下降,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四是劳动者报酬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由前所述,老龄化使劳动力相对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就会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企业面临利润下降和收入减少的风险。同时,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
  (二)影响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向老年人倾斜,消费需求下降。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和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必然使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适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某些只适合于老年人的特殊项目、产品和服务。
  人口老龄化对扩大社会总体需求不利。老年人重储蓄,投资意向和消费倾向较弱,消费水平较低。所以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会减少家庭的消费需求,降低社会总体的消费需求,削弱社会的经济活力,不利于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2.投资内容和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社会投资的内容也会相应地改变,产业结构也会进行相应地调整。一些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产业将得到发展,将出现一批专门为老年人口生产消费品和为老年人口服务的行业。
  (三)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人口老龄化使得抚养系数发生变化,引起社会消费和储蓄比例发生变化,国民收入中用于养老、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大幅上升,用于发展的公共投资比例减少,可能会影响投资规模,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四)影响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使高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大,同年轻人相比,高年龄段劳动人口的思想保守,缺乏进取心和创业精神。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总体劳动力人口接受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差,不利于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五)制约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求劳动力的技术结构与之相适应,老年人接受新技术的速度慢,培训费用高,难以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制约新型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老年人口自身与其家庭、子女的问题和养老问题,但更广泛的和深层的还牵涉到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如社会负担、社会结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社会管理等。
  (一)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致使家庭养老负担加大。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会。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人口寿命增加,家庭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家庭养老的承受能力下降。再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竞争的加剧、跨地域的流动频繁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深化,大多成年的独生子女自身生存和发展存在很大压力,他们对老年人的赡养更加力不从心,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加之昂贵的医疗、养老费用,这都使得以家庭赡养为主的传统方式面临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中用于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社会费用的支出不断增加,特别是用于老年人口退休养老金和医疗费用“两金”的开支迅速上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长,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缴费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人数相对减少,而领取退休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快速增加,支出规模逐年增大,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人口的心理变化。
  在居家养老功能弱化的同时,社会养老又力量不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能满足。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和能力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给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在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的同时,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日益突出。
  (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赋予了社会公共管理新的内容,向社会公共管理提出更多要求;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价值取向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给社会管理增加新的压力。
   

统计报告[2015]第228期

2014年全国总人口为13.68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09%。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5%。如果把60岁以上的人口作为老年人口,据有关部门初步预测,未来20年我国将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中国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贯穿整个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地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内蒙古当前和今后必须面临的一个基本区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不同年龄人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经济社会特征,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给未来的经济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但更多是负面的。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格局、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这三个要素的改变而影响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和参与率发生变化,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人口老龄化使得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劳动力负担加重;二是劳动力趋于高龄化,劳动参与率下降。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人口高龄化,同较低年龄组相比,高龄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短期内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过低的劳动力参与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利用率降低;三是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劳动力相对供给减少。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人口老龄化,造成年长者的比重上升,中青年人的比重下降,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四是劳动者报酬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由前所述,老龄化使劳动力相对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就会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企业面临利润下降和收入减少的风险。同时,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

(二)影响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向老年人倾斜,消费需求下降。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和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必然使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适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某些只适合于老年人的特殊项目、产品和服务。

人口老龄化对扩大社会总体需求不利。老年人重储蓄,投资意向和消费倾向较弱,消费水平较低。所以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会减少家庭的消费需求,降低社会总体的消费需求,削弱社会的经济活力,不利于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2.投资内容和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社会投资的内容也会相应地改变,产业结构也会进行相应地调整。一些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产业将得到发展,将出现一批专门为老年人口生产消费品和为老年人口服务的行业。

(三)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人口老龄化使得抚养系数发生变化,引起社会消费和储蓄比例发生变化,国民收入中用于养老、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大幅上升,用于发展的公共投资比例减少,可能会影响投资规模,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四)影响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使高年龄段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大,同年轻人相比,高年龄段劳动人口的思想保守,缺乏进取心和创业精神。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总体劳动力人口接受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差,不利于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五)制约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求劳动力的技术结构与之相适应,老年人接受新技术的速度慢,培训费用高,难以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制约新型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老年人口自身与其家庭、子女的问题和养老问题,但更广泛的和深层的还牵涉到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如社会负担、社会结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社会管理等。

(一)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致使家庭养老负担加大。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会。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人口寿命增加,家庭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家庭养老的承受能力下降。再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竞争的加剧、跨地域的流动频繁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深化,大多成年的独生子女自身生存和发展存在很大压力,他们对老年人的赡养更加力不从心,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加之昂贵的医疗、养老费用,这都使得以家庭赡养为主的传统方式面临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中用于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社会费用的支出不断增加,特别是用于老年人口退休养老金和医疗费用“两金”的开支迅速上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长,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缴费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人数相对减少,而领取退休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快速增加,支出规模逐年增大,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人口的心理变化。

在居家养老功能弱化的同时,社会养老又力量不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能满足。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和能力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给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在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的同时,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日益突出。

(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赋予了社会公共管理新的内容,向社会公共管理提出更多要求;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价值取向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给社会管理增加新的压力。